2016年7月的一天下午,烈日炎炎。在荊門公交集團公司大門前,一位耄耋老人徘徊了許久,保安關切地問:“老人家,您找誰?”
“找我的女兒孟麗華。”老人自豪地答道。
“對不起,她正在上班,公司規(guī)定不能接電話,也不能見您。”
老人名為宋繼兵,人稱宋伯,住荊門市光榮院。他要找的女兒孟麗華,現年48歲,已到當奶奶的年紀了,與他非親非故。宋伯性格有些古怪,容易與人發(fā)生口角,遇到不順心的事,就會找孟麗華訴苦。在他眼里,孟麗華就是他的親女兒孟麗華是公交公司的普通點鈔員,無權無勢。而在光榮院許多老人的眼里,孟麗華就是他們的親女兒。
孟麗華出生在沙洋縣長湖邊的一個貧寒農家。家中連生了“四朵金花”后才有了一個小子,她是最小的“金花”。農村重男輕女由來已久,她打小就不招父母待見。讀小學四年級時,經城里親戚撮合,她被送到荊門城區(qū)一戶沒有子女的人家做養(yǎng)女。好景不長,不久,養(yǎng)父母有了自己的親骨肉后,就不待見這位鄉(xiāng)下來的“灰姑娘”。因時常挨打受罵,她幾次偷著跑回家,卻都被父母攆回養(yǎng)父母家。父母認為她好不容易“跳出了農門”,城里人的日子一定比農村好。
13歲那年,因不堪忍受屈辱,她獨自流落到武漢,夜里蜷縮在路邊的街棚里。
是心地善良的陶阿姨收留了她。從此,打小就懂事的孟麗華一邊給陶阿姨帶孩子,一邊到早點鋪干活掙錢。
兩年后,親人才將她找回荊門。孟麗華先后在工廠打零工,賣早點,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,一路走來,總有好心人的幫助,讓她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。在眾人的眼里,她勤勞節(jié)儉,心地善良,樂于助人,懂得感恩,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姑娘。
1993年,經人介紹,孟麗華與出生同樣貧寒的楊昌宙結婚生子,不久成為荊門公交公司的一位員工。
孟麗華的婆婆35歲就守寡,獨自拉扯5個孩子長大成人。婆婆年輕時,為了養(yǎng)家糊口,經常下水庫摸魚、挖藕,多年的湖水浸泡,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。隨著年歲增長,老人特別怕風怕冷,稍不小心,舊病發(fā)作后,刺骨的疼痛,時常讓老人夜不能寐。新婚不久,她幾次晨起見老人的枕巾濕漉漉的。經細心觀察,才發(fā)現老人在夜深人靜時常偷偷哭泣。老人不喜歡睡電熱毯,到冬天每晚要起夜好幾次。
“媽!您一人睡著冷,晚上起來解手不方便,我和昌宙與您一起睡,好照顧您?!?/p>
“這不行,我一個老婆子,你不嫌棄?”
“怎么會嫌棄呢?您就是我的親媽呀。”從此,每到入秋,夫妻倆就身著內衣內褲,與婆婆同睡一床。每天睡前,夫妻倆先幫婆婆按摩全身,讓婆婆多病的身體舒筋活血。夜里,婆婆口渴了,有人端來了熱茶;婆婆要方便了,有人拿來夜壺。在夫妻的悉心照顧下,婆婆發(fā)病的次數減少了,臉色紅潤了,心情也舒暢了。夫妻與婆婆這一睡就是10個寒冬。
20年前的一天,孟麗華對婆婆說:“媽媽!我想到福利院看看老人,他們無兒無女,多可憐呀!”
“好呀,這是積德行善的好事,我當然支持?!逼畔痹缇陀H如母女,同有善良之心。
中秋節(jié)前,有一個年輕女子拎著滿滿兩袋水果,悄悄地來到了市光榮院,放下后便悄悄地離去了。老人們不敢動,因為院里有規(guī)定,來歷不明的食品,是不能讓老人們吃的。院長陳孝鳳經多方打聽,得知為老人送愛心的是孟麗華。從此,孟麗華與老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。端午節(jié)到了,她買來粽子,與老人一起煮粽子;重陽節(jié)來了,她買來水果蛋糕,親自喂到老人們的嘴里;年三十早上,她買來雞鴨魚肉,為老人們燒上香噴噴的團年飯。每當看到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時,她的心里總是美滋滋的。
每個月,她都要利用休息日到光榮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們,幫他們洗衣、洗腳、按摩、梳頭,隨身還帶著針線,幫老人們縫縫補補,成了她的“必修課”。
時光如梭,光榮院的老人都是風燭殘年了,有的中風偏癱后,長期臥病在床。
2010年,88歲的肖彥林老人突然中風,大小便失禁,氣味刺鼻難聞。孟麗華隔三差五就帶著熬好的湯去看肖伯。每次走進肖伯的房間,她總是挽起袖子,笑嘻嘻地掀開老人的被子,處理大小便,擦洗身子,清洗床單,然后再用熱毛巾為老人蒸背,給老人按摩,陪老人聊天,老人被感動得老淚縱橫。行伍出身的肖伯在病床上躺了半年,是干干凈凈離世的,走時還拉著女兒孟麗華的手。
2002年,孟姐麗華認識了福利院的范媽媽,只要有空就去看望。老人家常常念叨:“小孟啊,我要是有你這樣的女兒該多好??!”
孟麗華笑瞇瞇地說:“范媽,我就是您的女兒呀!”
2007年6月,80多歲的范媽因病住進了醫(yī)院,孟麗華每天下班都要去醫(yī)院陪護。范媽最喜歡吃餛飩,她每天早晨上班前都端一碗到醫(yī)院,一口一口喂范媽吃。住院的兩個多月里,她時常幫范媽洗澡、梳頭,服侍她大小便。因長期患風濕病,范媽的手和腿都變了形,難以活動。每次洗澡時,她都先把老人家抱著,放在自己腿上,然后再用毛巾慢慢地擦洗,老人總是難為情地說:“作孽呀,總是害你呀!”
孟麗華笑著說:“快別這樣說,我是您的女兒呀!”
范媽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,說的最多的就是:“小孟啊,如果有一天我要走了,你能來為我送終嗎?”孟麗華說:“您老安心養(yǎng)病,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我一定會守在你身邊的!”
2007年9月3日,是她刻骨銘心的日子。那天上午,因為點鈔室不能接電話,中午下班時,發(fā)現手機顯示有30多個未接電話,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范媽可能不行了。她連忙打電話詢問,得知老人家已經在上午10點鐘左右離開了人世。她趕往殯儀館,送了老人家最后一程。在范媽的靈柩前,她淚如雨下,感到十分愧疚,因工作忙,沒能兌現自己的諾言。
三年前,87歲的侯媽病倒了,光榮院安排了護工照顧侯媽,但侯媽總是掛念著女 兒孟麗華:“女兒呀,能不能跟俺過90歲呀?”幾天后,孟麗華帶著一群志愿者,買了蛋糕提前給老人過生。那天,大家點上蠟燭,圍在一起唱生日歌。老人家戴著生日帽,不僅跟著唱歌還吹蠟燭、許愿,高興得像個老小孩。
侯媽在最后的日子里,平靜地跟孟麗華說,她要穿什么樣的衣服走。那年的12月27日,孟麗華到光榮院時,侯媽還能說話。離開前,老人緩緩地伸出三根手指頭,喃喃地說:還有三天。孟麗華的眼淚刷地一下子就下來了,她知道侯媽是說,自己就要走了,讓她來送送?!胺判?,三天就要過元旦了,我有假期,還給您買最愛吃的面包?!敝蟮娜?,孟麗華的心總是懸著,每天下班都要去看望一下侯媽。元月2日,那天很冷,一大早,她給侯媽洗了澡,喂她喝了點糖水,吃了一小碗粥,然后便摟著老人在床上休息。8點多鐘,孟麗華出去透了一會兒氣,幾分鐘后再進房時,侯媽就已經永遠地睡著了,面容是那樣安詳。
生老病死,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(guī)律。這些年,孟麗華先后送走了肖伯、張伯、范媽、龍媽、侯媽等多位孤寡老人,也送走了自己的婆婆和父親。兩年前,年過古稀的父親中風后半身不遂,她和丈夫回到娘家,一進門就為父親擦洗身子,按摩,父親在彌留之際,拉著孟麗華的手說:“姑娘,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你呀……”曾經怨恨過父母的孟麗華,早已懂得了父母當年的良苦用心,邊流淚邊說:“當年,您們也是想讓我過上好日子……”
20年光陰似箭,20年里,凡是重大節(jié)日,她都要為光榮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水果、面包、麥片、粽子、黑芝麻糊、湯圓等,每年花去數千元,20年里,她為孤寡老人獻愛心花去10多萬元。她富有嗎?她每月的工資不到2000元。丈夫下崗10多年,在外地當臨時工,每月的收入也只有3000多元。結婚20多年,夫妻倆都穿別人送的舊衣服。孟麗華從小到大,從未化過妝,也沒買過化妝品,更沒金銀首飾。一個燒餅就是她的午餐。她在城里生活了30多年,依然樸實得賽村姑。女兒在外求學,夫妻倆住著5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。有人見她對自己特摳門兒,而對非親非故的老人特別大方,不解地問:“老話說,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,孟姐,你是誰的小棉襖?你自己過著苦日子,心里總想著別人,這不是傻嗎?”
孟麗華笑呵呵地說:“不知為什么,我看到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,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老人,錢是身外之物,為老人獻點愛心,我覺著值……”
只讀了幾年書的孟麗華,不懂得孟子所說的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大道理,但她有著大無大有的情懷,這,也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情懷……